山洞里,村民们忙得热火朝天,一根又一根的黄花梨木被小心翼翼地搬了出来。大家齐心协力,将这些珍贵的木料有序地放置在一旁。经过一番仔细清点,好家伙,再算上李辰溪家中原本就有的那根,整整八十根黄花梨木。

    其中有一根最为粗壮,那直径,一个人伸直双臂去环抱,都难以将其完全围住,仿若一位屹立不倒的巨人,彰显着自己的不凡。

    一部分木料被迅速装上了货车,可木料实在太多,货车空间有限,一趟根本无法将它们全部运走。

    这时,村里经验丰富的木匠走上前,他蹲下身,仔细地观察着这些黄花梨木,用手轻轻抚摸着木材的纹理,时而敲一敲,时而闻一闻,凭借着多年积累的经验,开始估算它们的价格。

    一番斟酌后,木匠给出了一个价格。在李辰溪看来,这个价格简直低得离谱,就跟卖白菜似的。但他心里清楚,以村民们目前的见识和当下的市场环境,这个价格已经算是相当可观了。

    毕竟,让村民们掏出几块钱,甚至十块钱去买一根木料,那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,对他们来说,这无疑是一笔巨款。

    剩余的木料,便暂时堆放在了学校附近的一块空地上。这些木料堆放在那里,就像是一座小型的宝藏,散发着独特的气息。

    经过一番核算,这些木材要是卖出去,所获得的钱数,和之前用来交换塑料膜的那一车玉米的价值,几乎相差无几。

    即便稍有不足,李辰溪也毫不在意,大手一挥,爽朗地说道:“这点差价,就别算了,抹掉吧。”在他眼中,帮助村子发展,远比计较这些小钱重要得多。

    安排好木料的事情后,李辰溪转身对身旁的村民说道:“麻烦大伙把村里那石磨清洗一下吧。”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。

    “十六叔,清洗石磨干啥呀?是要磨些啥东西吗?”负责清洗石磨的村民满脸好奇,忍不住开口问道。

    李辰溪笑着回答:“我打算做点豆腐,大伙一起尝尝鲜。”原来,他这次回村,还带回来了之前一元购得的黄豆,心里早就盘算着用这些黄豆做一顿美味的豆腐。

    村里只有一个石磨,而且是大家公用的。这石磨看起来普普通通,却承载着村里无数的回忆,见证了村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。

    “十六叔,我们帮您推磨吧。”那位村民非常自觉,主动提出帮忙,眼神中满是热忱。在他们心中,能为李辰溪做事,那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。

    李辰溪却摇了摇头,说道:“生产队不是有头驴吗?把它牵过来帮忙,这样省力些。”他想着,有驴帮忙,肯定能事半功倍,自己要磨的黄豆可不是一星半点,靠人力推磨,那得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。

    那位村民听了,苦笑着解释道:“十六叔,那头驴今天休息呢。咱可不敢把它赶出来拉磨,要是让支书知道了,非得骂死我们不可。”在农村,生产队的牲畜可是宝贝疙瘩,它们的工作安排都有讲究,不能随意折腾。

    而且,这些牲畜有时候比人还金贵,得精心伺候着,毕竟它们为农业生产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
    李辰溪听了,不禁在心里直呼好家伙。没想到,生产队的驴还有休息日。

    要知道,在农村,村民们为了生活,几乎天天都在劳作,哪有什么休息日可言。后世的人们总爱拿生产队的驴打趣,可真正生产队的驴工作和休息的时间安排,他们又哪里清楚呢。

    “行吧,那就辛苦你们了。”李辰溪无奈地说道,脸上却依然挂着微笑。他知道村民们淳朴善良,即便没有驴帮忙,大家也会尽心尽力的。